闹乌龙!女生拆录取通知发现夹带他人通知书
7月30日,湖南怀化的陈同学拆封湖北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发现内页下方夹带另一名学生的通知书。她立即多次联系校方招生办,担心对方因此错过入学信息。31日,湖北师范大学校办工作人员表示,录取通知书只是以纸质形式通知学生,不影响学生入学,错寄可能是招生办的人发放时疏忽错漏,发现就会立即补发。
高校录取通知书,容不得“错漏”二字
7月30日,湖南怀化的陈同学在拆录取通知书时发现另一人的通知书被夹在自己通知书下面,多次联系招生办。次日,湖北师范大学校办工作人员表示,录取通知书只是以纸质形式通知学生,不影响学生入学,错寄可能是招生办的人发放时疏忽错漏,发现会立即补发。(7月31日 荔枝新闻)
湖北师大轻描淡写地解释,将一份承载着万千学子梦想与高校责任的重要文件,降格为可有可无的“纸片形式”。这看似偶发的“小纰漏”,实则折射出部分高校对录取通知书价值的严重低估。
录取通知书,远非一张轻飘飘的“通知纸”。对每一位十年寒窗终圆梦的学子而言,它是人生重要里程碑的具象化见证,是奋斗汗水浇灌出的第一枚果实。亲手拆开专属自己的那份“红笺”,定格瞬间的激动与自豪,已成为当代年轻人不可或缺的仪式感。社交媒体上“晒通知书”的热潮,正是这种情感共鸣的集体宣泄。湖北师大一句“不影响入学”,看似安抚,却冰冷地忽视了这份情感需求的正当性。试想,当同龄人纷纷收获喜悦,另一位本该收到通知书的学子却在等待中心生焦虑,这份因高校疏忽造成的迟到与不确定性,对个体体验造成的磨损,又岂是“补发”二字能轻易弥补?